罗炳辉,1897年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因对军中腐败现象不满和对旧制度的仇恨,他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纵队长、军长等职。
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大革命时期,在党的影响教育下,他接受了马列主义。1925年6月,彭雪枫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9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0年5月被派到苏区,先后任江西省军区政委、红军大学政委等职。
1934年底,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境内,1935年初强渡乌江后,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红军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即后来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
淅川,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
86年前,贵州遵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最危急关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实现从挫折中奋起的“伟大转折”。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调研考察,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雄关漫道真如铁”,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个红色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凝结着“转折之志”的憧憬期待。
一个个红色印记的力量有多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怎么也想不到,当年按下的红手印,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惊雷。
1921年夏,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进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红船”,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地之一。
从上海转移至嘉兴南湖的红船,是一个于危难之中挽救了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决定。这个决定,早已广为人知,但转移、登船的瞬间,却少有人亲眼目睹。这个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是如何被凝固于画布之上,以刹那成就一个永恒?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出身于广东惠州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期冀。
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