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1. 面向对象: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麻醉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专业。
2. 开设目的:《医学统计学》是面向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条件以及医学研究设计原则;掌握搜集、整理和分析医学研究数据的方法;具备常用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理解和解释数据分析结果,规范地表达研究结论。着重培养统计思维、医学科研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医学文献阅读、临床实践及未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数据统计分析基础。
3. 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医学研究设计、正态分布及其应用、统计图表、常用的定量和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及统计推断方法。
4. 课程特色:应用性强、辐射效应大、课程建设基础好(2022年获贵州省级“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认定;2023年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 “拓金计划”课程认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异常丰富。
授课教师
从事高校教学20余年。《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主讲教师。2023年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2022年贵州省省级“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贵州医科大学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医学统计学》及贵州医科大学校级思政课程《医学统计学》课程负责人。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医药与生物统计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委员、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人群健康评价、睡眠与健康、HPV疫苗相关研究、疫苗安全性评价等。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健康、医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研究。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科教研项目8项,参编论著2部。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人群认知功能与脑功能。
博士生导师,《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担任《implementa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副主编、南方医科大学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改善策略的开发与实施。在卫生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方项目1项,S-Lab项目子课题1项,校级项目2项,总计在研科研经费118万。累计发表SCI学术论文20篇,中文学术论文32篇。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医学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家级和省部厅级课题;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教材1部,参写论著1本 。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健康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老龄健康专家库成员;主要从事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贵州省省级金课《流行病学》课程负责人,主讲《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和处理(含现场调查技术)》。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学研究、卫生数据挖掘与疾病负担趋势研究。
《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危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