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2050年,中国将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蓝图正在每一位青年的手中
在你我的接续奋斗中
一步步变成现实
2050年,你会在哪里,做些什么?
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青年人
坐下来说说心里话
聊聊事业、梦想和“我的2050”
青春万岁,强国有我
来,让我们一起
给2050捎句话!
在广州滨江西路、解放大桥西侧,一栋白色的四层小楼静静矗立在珠江南岸。而99年前的那个“五一”劳动节,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发起并在这里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一劳大”),通过了影响深远的“八小时工作制案”等重要决议。
铺展神州大地的高速公路,串联起星罗棋布的红色印记。
这些年,全国多地高速公路建设向着红色地区延伸,串联起了一大批红色景区,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红色景点,亲身体验和传承红色文化。
这里是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在过去很多年里,因为交通闭塞、土壤贫瘠、山多地少、山高路陡、气候高寒,这个小山村被认为是炎陵县乃至株洲市最穷的村。
如今全村黄桃种植面积达3200亩,全村95%的村民种植黄桃,去年产量550万斤,总产值3300万元。
习近平对大学生的重视与关怀一直落在实处,细致入微。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在与青年学子的接触交流中,习近平一句句掏心窝子的话,一个个暖心的问询,让人深受感动。
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跨越半个世纪,从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深知青年的渴望,格外关心青年的成长。与青年通信,同青年谈心,参加青年活动,常把青年记挂心间。深情嘱托、诚挚盼望,为青年在奋斗前行的道路上点亮航标、指引航程。
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持续战斗了13个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延安时期占据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新华社推出《红色印记·讲不完的延安》系列微视频,本期讲述“鲁艺自制小提琴”,探寻70多年前人民艺术家的“工匠精神”。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与会各国的赞同,打开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广泛交往的大门。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吸收了中国代表团的建议,形成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随着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节节胜利
1948年11月
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
毛泽东派人给在湖南大学任教的李达带信
请他速去解放区参加重要工作
因为送信人要穿过敌占区
所以信中特意用了“暗语”
展开中国地图,一条条道路,如毛细血管在神州大地延伸、铺展。其中,粗壮线条绘就的高速公路如主动脉,它们压缩时空、连接城市,助力中国经济加速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