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的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之初设立的“航空仪表”,由学校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爱国科学家林士谔先生创建。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课程建设为国家精品课程、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课程主要面向北航仪器光电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也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课程以传承北航仪器人的“陀螺精神”为课程思政主线,以航空航天为主要背景,将传感器的机理研究与分析、设计与研制、评估与应用融为一体,以提出的“一条主线(信息获取)、两个基础(性能评估、敏感机理)、三个重点(物理效应、变换原理、应用特点)、多个模块”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包括4部分:基础知识(第1章-第3章)、模拟式传感器(第4章-第10章)、谐振式传感器(第11、第12章)、光电式传感器(第13章)。通过启发性、引导性、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感受传感器的基础性、经典性、前沿性,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满足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多样的需求,实现分类卓越。
授课教师
北航国家重点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责任教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从教30余年,身在三尺讲台心系国防建设,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个人与团队相统一;秉持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积极开展“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教学中传承陀螺精神,助力学生个性成长、分类卓越。
1.以感人事迹厚植爱国情。通过讲述导师林士谔先生报效祖国的动人事迹,阐释北航仪器人的“陀螺梦”,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培养学生爱国的文化自觉。
2.以行业发展树立强国志。通过行业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所处方位和技术状况,讲清传感器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激发学生投身科研创新攻关的决心和信心。
3.以青年担当引导报国行。结合空天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以我国科研人员在传感器领域服务国家的卓越贡献为案例,激励学生积极投身国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资料免费提供,建设经验被数十家高校借鉴;编著的配套国家规划教材《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已3版10印次,50多所高校采用,产生很好示范辐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