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神经病学
学  校
授课教师
主管技师
累计学习人数19
课程简介
1. 面向对象
       本课程面向的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2. 开设目的
       相关课程的开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明确自己的发展价值和社会责任,把握自身成长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规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同时,主动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科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良好习惯,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3.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与学习阶段:
       学生已完成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具备一定的神经系统疾病理论基础,正在学习《神经病学》第9版教材的癫痫章节。但对癫痫相关的法律伦理、职业责任与社会利益平衡等交叉知识接触较少,需结合案例深化理解。
       认知特点与能力水平:
       该阶段学生已从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践过渡,抽象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逐步增强,但对复杂伦理问题的辩证处理经验不足。部分学生易将“课程思政”视为专业教学的附属内容,缺乏主动探索的动力。
       学习需求与态度分化:
       多数学生认同思政教育对医德素养的积极作用,希望通过专业案例(如“癫痫患者驾驶致公共安全事件”)增强社会责任感.部分学生关注国家政策与公共卫生议题;部分侧重核心价值观的日常践行;另有学生期待通过生动案例(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需将抽象的职业道德(如隐私权与公共安全的平衡)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并强化法律意识(如《医师法》相关条款),以契合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发展规律。
4. 主要内容
       癫痫不仅是一种躯体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患。同时,还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癫痫发作本身不会威胁周围人的安全,但癫痫患者如果从事高空或接触水、火、电、危险品或贵重物品的工作,一旦在工作中发作,势必会造成重要物品损坏、威胁自身、他人人身安全,甚至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对于医疗工作者来说,在面对癫痫患者时,面临着既要恪守保护患者隐私的职业道德,又要兼顾公共利益的两难选择,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而且迅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对该课程学习,不但是对免疫学本身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意识和学习方法。其内容涉及医学多门学科知识,如组织解剖、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等,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极强的前沿学科。
5. 课程特色
       深度融合了医学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自己的职业。
教学设计
教学视频
教学说课
教学课件
标题 类型 操作
文档 预览
授课教师
主管技师 | 贵州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硕士,神经电生理(脑电图)主管技师,专业方向:癫痫与脑电图,擅长长程视频脑电图与多导睡眠监测技术。2018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癫痫中心进修,获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中级证书,癫痫医师银河计划中级证书。现任贵州省抗癫痫协会理事、贵州省医学会神经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