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急危重症救护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课程总学时24学时,包括理论12学时、实践12学时。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急危重症护理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学习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实现校内教学与临床实践零距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课程基于急危重症救护工作过程,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为急危重症知识与方法、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三个模块,职业面向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等岗位,学习当前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并掌握应用现代护理理论及技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技能,增强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护士。
授课教师
邱福翠,中共党员,通辽职业学院护理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具有17年的护理教育、教学工作一线工作经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全国创新创业导师、自治区级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首届“最美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担任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护理专业分委会委员、全国护理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评价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第二届高等学校创新健康科普教育联盟常务理事、东北“三省一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类专业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护理学会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卫生健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得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等国家级获奖14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自治区级获奖28项。主持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3项,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自治区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专利5项,成果转化2项,主、参编教材7项。
作为系部负责人,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级高水平护理专业群、自治区首批“岗课赛证”融通特色专业、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首批“1+X”老年照护、母婴护理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首批全区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自治区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竞赛集训(养老护理)基地、通辽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等。团队荣获全国巾帼建功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黄河流域产教联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王重阳,男,讲师/主管护师,养老护理员(二级),内科护理教研室主任。2019、2023年两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3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全国黄河流域产教联盟优秀教师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专创融合金课团队主要成员。
特日格勒,中共预备党员,讲师/主管护师。教龄6年,自治区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护理专业骨干教师。荣获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2024年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第三届全国现场救护大赛一等奖。主持参与院级、自治区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4篇,专利2项。
王磊,中共党员,副教授,通辽职业学院护理系助产专业带头人,妇产科护理教研室主任。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团队负责人,并多次在全国微课大赛中获奖,是全国教学能力比赛和多省教学能力比赛入库评审专家。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参与省级课题5项,主编参编国家级教材5部,发表论文5篇,申请新型实用型专利4项。
信玺,中共党员,教工党支部副书记、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专业带头人,外科护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管护士,中国红十字核心师资,教育部急救教育赛项专家,教龄17年,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现场救护大赛团队一等奖指导教师;两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团队优秀指导教师;荣获区级优秀教练员、优秀志愿者、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5项,院级优秀党员、最美教师等荣誉12项。主持参与院级、自治区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7篇,参编国家级教材1部,主持多项《急后重症护理》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