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sorry this project doesn't work properly without JavaScript enabled. Please enable it to continue. 很抱歉,如果不启用JavaScript,该网站将无法正常运行。 请启用它以继续。
所在位置:首页-课程思政-课程详情
手性技术
学  校 四川大学
授课教师
教授
分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累计学习人数 1767
课程简介
       手性技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过去近五十年间,随着生命科学研究和材料科学研究的有力推动,建立在手性分子研究基础上的手性技术蓬勃发展,成为了当代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手性技术是医学、农学、生命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冯小明教授等从2001年起对化学类的研究生率先开设《手性技术》课程,主要讲授手性化学中的重要技术和合成方法,介绍手性技术特点及其应用领域,概述手性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动向以及当今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研究挑战。我们在紧跟时代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持续探索和丰富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以前沿进展作为课程思政触点,激发和引导学生的科研热情和行业精神,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教学设计
教学视频
教学说课
教学课件
标题 类型 操作
文档 预览
授课教师
教授 | 四川大学
冯小明,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药物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手性原料,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原创性和特色的手性催化剂,其中手性双氮氧-酰胺化合物被国际同行命名为“冯氏配体”面向全球销售,实现了70多类重要的不对称反应,包括30多类全新化学反应和前人无法实现的挑战性反应,如第一例不对称催化a-取代重氮酯与醛的反应,被国外人名反应专著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对称催化新方法和新策略,为40余个手性天然产物、药物和候选药物分子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合成途径。现以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化学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30余篇,应邀在化学顶级期刊Chem.Rev、Acc.Chem.Res.等撰写综述16篇,以及国内外专著18个章节,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杰出教学奖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