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协和班”为样板效应,构建“五创五融”医工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5 年,教育部鼓励“科教融汇”,推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生态。在“新工科”与“新医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医科大学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推动教学研医创交叉融合,依 托生物医学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构建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的 “五创五融”培养体系。即创理念,将爱国情怀与工程思维融入课程思政;创机制,搭建“校-企-研”协同育人平台,与华为、华大基因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创模式,通过“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级联指导,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创平台,打造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智能医学实验室;创生态,营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该体系打破医工学科壁垒,为医疗装备研发、智慧医疗等领域输送了大量兼具创新与实践能力的 “医学工程师”。
(二)以“协和班”为辐射效应,创设“产出导向、融合创新”的药学育人新通道
药学教育对保障药品安全、推动医药创新意义重大。贵州医科大学以“服务健康中国、赋能地方产业”为目标,构建“一体两翼三环四联五育”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体”即摒弃传统知识灌输,采用模块化课程和递进式实践强化岗位胜任力;“两翼”指校企联合开发实战课程,与鲁南制药、益佰制药等共建实习基地;“三环”通过“校政联动、校企联合、校医联通”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四联”即党建文化、健康文化、服务文化、企业文化协同育人;“五育”则通过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培育学生职业价值观。
(三)以“协和班”为示范效应,建立校地产教研协同的公共卫生人才实践机制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机融合“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三早教育+双轮驱动”,实践“全程导师制+校内外联合教学+科研反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推行“三三五四”特色教学体系,培养融道德修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公共卫生人才。2022—2024 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 39.37%、50.26%、51.44%。
(四)以“协和班”为带动效应,实施“四位一体”模式的基础医学一流拔尖计划
对标“夯实基础、提升技能、整合临床”教学要求,面向基础医学专业,构建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科研训练、临床实习、专业实习、大创项目与科创竞赛等组成的“教学研医创”交叉融合育人模式,开设“三层次”课程,实施“五结合”混合式教学,鼓励学生“六走进”多角色学习和“四方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育人方案,搭建多渠道、多学科、多环境的实践育人体系。2022—2024届,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 52.17%、50%、73.58%,初次就业率 100%、97.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