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广州区位优势,以及先进制造业专业群为主体的专业特色,持续探索职业教育“出海”路径、国际化办学之路。2019年,学校以数控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
从将优质职教资源“引进来”,到挖掘自身优势,形成自身育人特色,最终形成教育教学标准主动“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育人才、输送人才。
以精品课程为引擎 筑好来华留学生教育之基
“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是学院国际交流工作 “引进来、走出去、再提升”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学院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中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共招收外籍学生76人,主要来自几内亚、科特迪瓦、尼日利亚等13个国家。目前,在校“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已达124名。
专业群以“双高”建设和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吸收德国先进教学资源和理念,结合广东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要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需求,形成具有本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标准,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开发一批教育教学资源。重点打造《气动系统设计与仿真》、《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三门核心课程,并在留学生课堂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以输出标准为媒介 助力大湾区和东盟技能人才供给
学院依托“数控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制造业”当家,立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参与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研究,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学校作为广东省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主要参与单位,一直是广东省职业院校中制造业标准制定的代表。在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和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的帮助下,与广东省机械行业协会合作,基于粤港澳三地融合的资历框架,开发团体标准《广东省机械制造业能力标准》。
在此经验基础上,学院先后作为主持或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资历框架标准的研制、国家机械类职业标准开发,以及物流、数控、汽车类等专业的标准开发。同时,学院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理念,开展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SGAVE)项目,在基于国家资历框架和职业成长的人才培养研究基础上融合创新,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标准。
以“鲁班工坊”为桥 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
2017年以来,学院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职业院校共建鲁班工坊。鲁班工坊项目积极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和人才教学标准在“一带一路”国家推广,推动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本土化。2019年以来,学院教师赴国(境)外为“走出去”企业做技术指导、技术攻关、技能培训,共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