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上把握时机、把准方向,走在了前面。去年以来,该校党委充分利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体系”专题调研,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其中,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工作机构,先后两次邀请国内专家团莅校指导和开展培训,该校党委书记蓝祥龙等校领导经常到课堂听课、与上课教师在课后交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实施系列举措,举办“思政融入课程——高职课程思政说课”观摩指导会,举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研讨会,开展网上课程思政及案例的评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该校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功底、良好政治素质和生动授课技能的非思政专业教师,他们积极响应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备课,生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真正实现了借助专业讲思政、运用思政拓视野,达到微处见真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说课比赛脱颖而出,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为此,编者专门邀请这批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优秀教师代表将自己的实践历程和体会形成文章,以供借鉴、弘扬。
本篇是鲍仲辅老师的体会。
从三个层面实践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思政
鲍仲辅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学院)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进入了“新常态”,由高速发展转向了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的同时,不可避免也会带来变革的阵痛。例如,大量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被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取代,加快更新换代的知识和技术增大了各行各业从业者的压力。与此同时,西方反华势力为了遏制中国崛起也在对我国社会多个方面作各种歪曲和抹黑,鱼目混杂的网络文化让少数青年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怕苦怕累的作风、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校园贷”、“娱乐至死”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青年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向社会?如何让青年学生?如何让青年学生能通过职业发展实现自身和社会价值?都应当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在课程思政融合方面,我个人从三个层面开展了实践。首先,在培养国家情怀层面,将“中国制造”杰出代表作融合到相关课程中作为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其次,在引导职业规划层面,将“中国制造2025”规划精神融合到相关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以及广东省机械行业的发展和成就,对行业发展坚定信心并愿意积极投身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最后,在培养职业素养层面,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合到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树立起良好的综合素养,为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回归教育的初心,教育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强化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青年学生能明辨是非,能知道自己的社会责任,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这对于社会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都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思政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