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上把握时机、把准方向,走在了前面。去年以来,该校党委充分利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体系”专题调研,形成了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其中,就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了工作机构,先后两次邀请国内专家团莅校指导和开展培训,该校党委书记蓝祥龙等校领导经常到课堂听课、与上课教师在课后交流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学校实施系列举措,举办“思政融入课程——高职课程思政说课”观摩指导会,举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研讨会,开展网上课程思政及案例的评选,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
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该校开始涌现出一批具有扎实专业功底、良好政治素质和生动授课技能的非思政专业教师,他们积极响应党的教育要求和学校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备课,生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因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真正实现了借助专业讲思政、运用思政拓视野,达到微处见真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说课比赛脱颖而出,为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
为此,编者专门邀请这批课程思政说课比赛的优秀教师代表将自己的实践历程和体会形成文章,以供借鉴、弘扬。
本篇是胡泽军老师的体会。
找出课程与思政的血肉联系
胡泽军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设计学院)
我作为软件技术专业的老师,通过积极参与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做到始终坚持爱党爱国主线,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思想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做课程思政要把课程和思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找出它们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有的放矢。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深入理解,对课程内容的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的结合形式,结合点。在课程思政活动中,我对课程和思政的结合做了一些探索。例如,以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科技竞争的作为案例,让学生树立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在软件安全学习内容中,分析敌对势力网络间谍的攻击也可以融入爱国;在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时,发现以思政内容作为软件编程的对象是一个有普适性、效果好的思政结合方式--将程序设计中的普通例子简单地替换为有思想元素的例子就立马有效;在软件开发中要遵守编程规范和软件标准,也必须遵守基本职业道德,这可以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
我感受到课程思政任务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溶入思政内容会比较生硬,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思政内容搭好一个平台。为推进思政深入,我尝试为自己的课程创立了专用的课程智能教学平台,在这个平台的每一个页面都有机地溶入一定的思政元素,这就为课程思政找到了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在课堂学习中、在课后练习中时刻接触到思政的内容。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学生感觉老师随时都在自己身旁,可以强化练习,可以随时得到指导,也随时知道自己排名情况,可以精确记录学生的每上点进步。在智能反馈给学生的信息中,除了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一些人生哲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文化的教育内容。尝试做到将思政有机的溶入课堂而不生硬,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思政内容。
我想,教师都能将热情和精力投入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中,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