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
摆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
它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展现韧性、民生保障有力、市场激发活力、科技实力增强……公报披露的一系列数据,勾勒了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图景。
百年已是风雨兼程,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1920年,李大钊开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伟大壮举。100年后,他为之付出生命的中国共产党已是世界第一大政党,他为之奋斗的国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越来越近。
刚落幕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他强调,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全国两会前夕,记者走进曾经的贫困县、贫困村发现,无论是农业生产方式,还是村容村貌、百姓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28日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中国减贫学——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中国减贫理论与实践》,解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湖泊棋布星列,河港沟渠交错纵横,阻隔了陆地的联通,而无数桥梁的合龙,逐渐抹去河湖沟渠的阻隔。在临空港,桥除了带来交通便利以外,更主要是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让我们一起“桥”见临空港。
一人、一户、一村,是中国9899万人、超过2900万户、12.8万个贫困村摆脱绝对贫困的缩影,是“中国减贫学”的3个注脚。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精准扶贫,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90多年前,这样的马灯
发出微弱的光芒
为参加南昌起义的战士
点亮胜利的曙光
这盏锈迹斑驳的马灯约半臂高、一掌宽
因岁月洗礼而变得老旧的玻璃灯罩上
十字形红漆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