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靠从外国进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石油勘探开发。1955年,开始对东北松辽盆地进行地质勘查。1959年9月,在松辽盆地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2月,中央决定在黑龙江省的大庆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大会战。会战得到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援。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事关亿万民生
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在多个场合
实地了解进展、考察项目运行
多次作出指示批示
为工程持续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县清泰乡板仓(今开慧镇开慧村)。父亲杨昌济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学者、教育家。1913年,杨昌济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并在那里认识毛泽东。
1952年,郑学勤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海南工作
他热爱热带生物技术研究事业,潜心研究多年,培育出天然橡胶新品种
他研究陆侨无核荔枝,发现无核荔枝新品种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她是云南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是东陆大学的第一批女学生
她是吴澄
一个被云大人熟知的英雄
像吴澄一样的云大英烈们
用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
践行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
烈士的献身精神和无私品格
将永远激励着云大师生
千百年来
缺水是林州最深、最痛的记忆
为解决缺水难题
20世纪60年代
河南林县人民
一炮炮炸、一钎钎凿、一石石砌
硬生生在绝壁上
“抠”出一条千里长渠
1916年春,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满怀悲愤,挥洒万言,写下了让无数国人觉醒的文章《青春》。他,就是李大钊。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曾说,党的历史上有两次重要会议,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这次会议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党的领袖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桥儿沟天主教堂内的一件件文物和老照片中,蕴藏着答案。
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继2020年11月13日在江苏扬州考察东线工程,时隔半年又考察中线工程,凸显总书记对南水北调这一重大工程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