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建设科技强国……成就展“百年回望”展区系统呈现了党领导科技事业走过的非凡历程。
抗疫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它又是如何激励中华儿女同疫情作斗争的?《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系列特别报道,为您讲述百年大党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虽然每次都竭尽全力,却必须在终点线前慢半拍,他纵使站上冠军领奖台,新青年第203期,领跑员徐东林,带你领略一场无言的默契。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设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
走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世界,在求解“中国之谜”——中国经济为何能迎难而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道出了一个重要答案: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历史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一把金钥匙。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提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取得的新认识。
2021年世界城市日以“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为主题,探讨和分享了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经验和做法,凝聚国际社会建设绿色低碳、韧性城市的共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智慧。
近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正式印发,这是我国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第一个五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具体“施工图”。
【学习进行时】10月30日和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在30日的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方对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卫生合作的鲜明立场,围绕全球抗疫、经济复苏等提出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疫后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指明方向。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于10月31日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这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