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作为一所工科“尖端”强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扭住“培养杰出人才”这个着力点,迈出了探索构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一步。从去年9月以来,哈工大设立的一批由院士领衔或担任班主任的特色班,成为站位高、起点高、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载体。
新的赶考路上,知重负重、砥砺奋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全国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
“郡县治,天下安。”十位县(市、区)委书记接受采访,畅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体会,回望过去、聚焦当下、谋划未来。他们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河西走廊最西端,大漠戈壁深处,坐落着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千万里之外赶来这里,只为一睹莫高窟的遗世风采。
77年来,为了让这颗“丝路明珠”重放光彩、“容颜永驻”,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用智慧和汗水凝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绘就了新“丝路人”的精神图谱。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
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30万生灵惨遭杀戮
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
无数儿童死于非命
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的中国,
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
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战争的烟云虽已消散,但历史不容忘却。此时,让我们从总书记有关“和平”的讲话里,感悟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爱,领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智慧。
抗日战争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
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
南京大屠杀
是其中惨痛的一页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对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深理解。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4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受难史在1937年的冬天到达至暗时刻。
30万同胞的苦难经历早已刻进了国人的共同记忆。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