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发布 热点发布
所在位置:
河北师范大学与省内外七校共上大中小学一体化社会实践大课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9-22
浏览人数:937079

  为探索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路径,近日,“铭记历史 追寻抗大精神 开创未来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社会实践大课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抗大陈列馆和上寨村举办。本次活动采用“大中小一体化”形式,河北师范大学联合沈阳大学、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城乡建设学校、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石家庄神兴小学教育集团以及雄安新区安新县第二小学,组织70名不同学段学生和24位教师,以沉浸式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小兰作动员讲话

 

 

为实践团队授旗

 

  活动伊始,全体师生齐聚河北师范大学四方广场,在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路晓峰主持下举行简短而庄重的出征仪式。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小兰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嘱托师生要“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悟”,希望大中小学师生通过参与跨越学段、贯通历史与现实的思政大课,深刻理解抗战岁月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的深远意义,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赵小兰为实践团队授旗。学生代表郑重发言,承诺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实践,深刻学习、严肃思考、不负嘱托。

 

 

师生认真聆听抗大陈列馆讲解

 

  师生一行来到抗大陈列馆,透过历史图片、珍贵实物,聆听一段段感人故事,感受抗大师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如何坚持办学、顽强学习。历史的痕迹真切呈现在眼前,抗大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名词,而成为可感可触、直抵人心的血脉传承。

 

 

同上一堂“音乐中的思政课”

 

  参观结束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程飞以抗大校歌为主题,带来了一堂“音乐中的思政课”。程飞从校歌的创作背景、歌词内涵讲起,解读了其中蕴含的精神和理想追求。

 

 

“场馆里的思政课”开讲

 

  杨玥、夏芳芳、梁紫慧、金山、邓光明、步桂新、戴胜华、王旭阳等教师分小、中、大、硕博四组开讲“场馆里的思政课”,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浅出地讲授抗大历史与红色精神,由史及今、由情至理,激发学生的深切共鸣,促使其深刻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师生们来到抗大碑林,在一方方题词碑刻前缓缓穿行,触摸历史的痕迹,体悟抗大精神蕴含的深厚力量。在抗大学员当年居住的寨上村,

 

  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退役大校徐文涛为师生带来一场生动教学,勉励同学们立志报国,将抗大精神融入血脉、见于行动。

 

 

学生们踊跃举手参与知识竞答环节

 

  在由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教师朱新莹主持的知识竞答环节中,各学段学生混合编组、面对提问沉着思考、对答如流,既展现出扎实的知识积累,也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整场竞答节奏紧凑、气氛热烈,将现场学习氛围推向高潮。

 

 

大中小学一体化小组进行多样化学习成果展示

 

  在河北师范大学教师王涛与沈阳大学教师王旭阳共同主持的“时光留声机”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中,各小组充分发挥创意与协作精神,以多元形式重温抗大岁月。每一组的展示都凝结着同学们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投入,展现出他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红色精神的体悟。

 

  活动中,同学们在特制的明信片上书写感悟,将一日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转化为真诚的文字。这些明信片不仅成为此次红色之旅的珍贵纪念,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青春承诺。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海霞进行活动总结

 

  活动最后,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海霞对本次实践进行总结。胡海霞以“为何而来、带走什么、如何走向未来”三个问题为线索,点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勉励同学们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把“所知”转化为“所行”,在实际行动中践行革命精神。她寄语全体同学许下青春承诺,“请党放心,强国复兴有我们;请先辈放心,红色基因传承有我们;请祖国放心,未来的发展有我们!”誓言铮铮,回荡在抗大旧址上空,为此次沉浸式实践画上了一个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句号。

 

  此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元沉浸的大思政课方式,有效贯通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现实的感悟中坚定前行方向,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深厚而持久的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