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媒体+”的核心要义,不仅体现在传播方式的叠加,更体现在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再造。“新华思政”深度融入国家教育发展大局,提供专业化、体系化、智能化的高附加值服务,成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担当。
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与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交汇的背景下,“媒体+”模式正成为创新社会服务、赋能教育治理的重要引擎。新华网依托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的优势,于2020年推出“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新华思政”),以“媒体+”为核心驱动,深度融合内容生产、技术赋能与教育服务,探索出一条以媒体力量系统性支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平台入选2024“媒体+”创新案例库,正是对其“媒体+服务”模式创新价值与实践成效的认可。
基因筑基:“新华思政”的服务定位与核心优势
作为主流媒体,新华网“新华思政”主动延伸服务链条、深度融入教育主战场。平台精准锚定“课程思政”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将媒体的资源禀赋、技术能力与传播优势,转化为支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服务力,开辟了“媒体+教育服务”的新赛道。
责任驱动与资源禀赋。依托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门户网站和全球传播平台的核心优势,“新华思政”天然具备强大的权威引领力及资源整合力,为其汇聚权威思政资源、构建高质量资源库、确保导向正确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础。
初心使命与服务内核。自2020年创立伊始,平台即明确其服务本位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者,而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方位支持者与赋能者。平台聚焦于提升教师思政建设意识与能力、营造浓厚建设氛围、探索创新体系建设;服务范畴涵盖理念引导、方法传授、资源共享、技术支撑与能力培训。
“媒体+服务”双轮驱动模型。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实现了“媒体”属性与“教育服务”功能的无缝融合与相互增强。例如,将新华思政融媒体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库,将新华网媒体传播力转化为建设经验推广与示范引领平台,将平台技术赋能教学创新与个性化服务。
创新实践:构建“六位一体”媒体化服务体系
“新华思政” 通过系统性、多维度的服务创新,构建起支撑课程思政落地的坚实支柱。
聚合资源,打造国家级思政教学资源中枢。广度覆盖:平台汇聚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4000门,其中,国家级近200门、配套资源近2万条,覆盖普通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与职业教育19个专业大类,形成国内规模领先、体系完整的课程思政资源库。
深度应用:日均有3万余名教师通过“新华思政”学习、分享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经验。线上课程总学习量累计4542.58万人次,其中,国家级示范课程浏览量近527万,显著降低了优质资源获取门槛,加快了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程。
特色引领,推动“一校一品”资源库体系化建设。联盟协作:积极联合各高校联盟,如延河联盟、军工院校联盟等,共同推动联盟特色资源库建设;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院校,合作策划系列课程思政育人品牌专题推广活动,积极推动“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校级资源库建设。
主题深化:联合权威机构,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教社等单位,开展“劳动教育示范案例征集展播”等专题活动,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等深度融合,引导资源建设走向专业化、主题化、体系化。
内容权威,构建类型丰富的思政素材资源库。融媒体素材库:充分发挥新华社、新华网时政融媒体资源优势,构建总量超8万条,覆盖思政建设、专业思政、思政主题、思政元素四大维度的融媒体素材库。
提供文化滋养:思政建设资源紧扣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助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专业思政资源严格对标教育部学科分类,为各学科专业教师提供海量、贴合的思政案例;时政主题资源紧跟“学习进行时”“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时政热点,保持素材鲜活度与时代性;思政元素资源系统梳理建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供深厚文化滋养。
师资赋能,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师发展支持体系。资源库支撑:联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及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打造400余课时的系统化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范例。
培训交流平台:携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延河联盟、军工联盟等单位,举办近40场全国性、区域性的师资培训交流活动,覆盖17万余人次,构建起“线上资源+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经验分享与能力提升机制,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
实践导向,激活“示范—共享—协同”育人生态。数字化资源共建:联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开展“首届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征集”,汇聚近1000所高校的案例,构建数字化思政资源库。
产教融合引领:携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征集职教“产教融合”优秀创新案例近100个,强化实践导向。
区域联动深化:与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重庆市职业院校思政教指委等合作策划区域性活动,形成跨校、跨区域的经验交流网络。建立“示范引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思政教育注入新动能。
场馆育人,打造“AI+思政”数智化育人新阵地。模式创新:以“思想引领、实践深化、价值内化”为链条,构建融合数智技术与师生互动的创新育人模式。
技术赋能:利用AI技术打造智能化思政育人阵地,支持师生“共研、共创、共享”,推动思政教育实现从“入耳”到“入心”的深层转化,拓展实践育人与网络育人新空间。
核心价值:媒体深度服务教育的范式创新
“新华思政”的实践,为“媒体+教育服务”提供了具有价值的样本。
新华思政专题集锦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的服务内核。平台将服务国家育人战略置于首位,通过丰富经验案例传播(近350篇稿件,总浏览量4.2亿)、系列公益直播(110多场,参与直播院校近50所,直播总浏览量6159.5万,单场最高访问量392.2万)等方式,将主流媒体的价值导向深度融入服务体系,有力支撑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创新驱动,释放“媒体+技术”融合服务效能。数字技术赋能资源共享,利用平台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与高效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开发AI思政创作系统,为教师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案例创作工具,将技术创新深度融入教学服务全流程,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效率。
坚守审核质量,构建严密的“媒体级”服务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原创稿件审校流程,组建专业编审团队,确保资源权威准确规范。技术团队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建立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建立联动机制,保障服务的高效、稳定、安全。
构建协同生态圈,发挥“头雁效应”引领教育服务创新。以平台为核心,汇聚整合教育领域优质企业力量,围绕数字化资源建设、特色库打造、数智化应用等,构建覆盖全国、深入本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育服务生态网络,共同服务于高质量人才培养。
未来展望:深化“媒体+服务”,共筑“大思政”新格局
面向未来,“新华思政”将持续深化其“媒体+服务”的核心模式:其一,资源库升级,建设更全面、更系统、更专业、更具特色的高质量思政资源库,强化理论与舆论双轮驱动,提升资源传播力与影响力;其二,赋能教师发展,持续助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服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其三,推广创新实践,不断总结和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进经验与有效路径;其四,营造育人氛围,全方位促进课程思政高水平建设,积极营造“三全育人”良好生态;其五,拓展服务边界,探索在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如基础教育、终身教育等)发挥媒体融合服务的价值,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深厚的“媒体+”力量。
“新华思政”将主流媒体优势创造性转化为深度教育服务能力这一创新路径。其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媒体+”的核心要义——不仅是传播方式的叠加,更是服务功能的深度融合与价值再造。平台通过构建以资源为基、技术为翼、协同为脉、育人为本的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资源分散、能力不足、协同乏力等难题,为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体系与生态化解决方案。这一探索充分证明,主流媒体依托其独特优势,深度融入国家教育发展大局,提供专业化、体系化、智能化的高附加值服务,是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担当。(作者:姚予疆 系新华网党委委员、首席信息官,徐晶 系新华网教育与科创事业中心运营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