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近年来,福建医科大学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谋篇布局,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把课程育人放在十大育人体系之首,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再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处处讲育人”,形成广度、深度、温度“三度融合”思政育人格局。
一是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制定系列综合改革方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形成“三全十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二是制定《福建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与保障措施,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全面推进和指导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强化引领,推动课程思政提质增效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点带面、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稳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打造具有福医特色的“医马当先”课程思政工作坊,组建校内课程思政导师团队,深入各学院、临床医学院开展面对面、沉浸式培训,同时工作坊也辐射到省内相关兄弟院校。二是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三是面向全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活动,充分发挥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的带头引领作用,引导校内课程思政的建设,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及推广。四是牵头成立了福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三地七校共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新医科建设,着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夯实保障,推进课程思政走深走实
学校在组织、平台、机制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创设思政“大课堂”。推进课程思政五进工作,四横四纵,通专结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二是共建思政“大平台”。在超星云平台开设“教育教学报告”专栏,建成网络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构筑线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8个。三是培育思政“大师资”。骨干师资进阶培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和专项检查指标,明确课程思政要求,制定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立足学校,打造校本特色课程思政
鼓励教师立足学校文化特色,打造福医符号的校本课程思政体系。一是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制作课程思政素材。儿科学教研室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儿科学临床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以“案例”为主导的多模式互动型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体系,融入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爱婴观念、医者仁心等思政元素,目前形成超过500份课程思政的优秀教学案例,汇编成《儿科学思政案例集》,并与全省15家附属教学单位共享。二是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形成独特的“红色闽医”文化,汇聚福医抗疫好故事,出版校本课程思政素材系列图书。打造、充实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社会学、近代福建社会等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践行“理论与实践融合并行”的教学主旨。三是打造集校史馆、抗疫主题馆、生命科学博物馆、医学艺术馆,无言良师纪念园,大梦书屋和融媒体中心于一体的的“四馆一园一书屋一中心”金色名片,丰富沉浸式育人载体。
福建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导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