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发布 热点发布
所在位置:
以文化人,以德育才,铸就社工专业思政育人新范式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5-08-18
浏览人数:500312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社会学与生活》课程中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社会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思政元素,构建起“理论浸润-实践体悟-价值升华”的三维育人体系,成为学校文化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典范课程。

 

  一、深挖思政元素,构建多维育人体系

 

  课程团队立足社会学学科特点,系统梳理课程各章节蕴含的思政资源,形成“文化自信-社会担当-职业认同”三大思政主线。在“文化”章节,以奥运会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示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非遗海派绒线编织技艺制作的颁奖花束,让学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激发文化自豪感。在“社会角色”章节,深入剖析社会角色的责任内涵,帮助学生明确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为使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课程团队创编《社会学与生活思政案例手册》,以乌鲁木齐固原巷社区发展为切入点,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社区治理的成效。案例收录新疆本土案例20余个,采用“理论要点-案例解析-思考讨论”三段式结构,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优化课程设计,夯实思政育人基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团队将思政目标明确纳入课程标准,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基本理论;在能力层面,培养运用社会学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素质层面,提升职业素养;在思政层面,树立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为实现教学目标,团队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的多元教学方法。在“社区”章节教学中,组织学生前往校企合作的社区服务中心,参与“一老一小”服务实践,通过访谈社区工作者、策划便民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区功能,增强职业认同感。

 

 

  三、丰富实践载体,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为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课程团队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网络。在课堂内,开展“社会角色”情景模拟活动,学生通过扮演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角色,体会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与担当。在校园内,组织“最美家风”分享会,鼓励学生讲述家族故事,传承优良家风。

 

  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团队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服务。2023年,“艾香莱斯”助农团队不仅帮助农户增收,还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荣获校级二等奖,还有社区助老团队斩获自治区“挑战杯”三等奖,实现了知识应用与社会责任担当的有机结合。此外,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形成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前往社区进行各类社区志愿服务达30余次,服务人次达2000余人,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价值的理解,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强化团队建设,凝聚思政育人合力

 

  《社会学与生活》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由2名国家中级社会工作师和1名自治区级高级“双师型”教师组成,团队成员均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思政教育能力。为提升团队育人水平,定期开展“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专题教研活动,分享案例设计经验。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培训,将先进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同时,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一线,提升实践能力,3名教师成为省级专家人才库成员。团队主持建设的《社会学与生活》《社区管理与实务》课程上线中共新华思政网,累计观看学习人数超1万人次,通过对课程不断打磨建设,《社会学与生活》课程在第二届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扩大了课程的社会影响力。

 

 

 五、注重成效评价,巩固思政育人成果

 

  课程团队建立多维度的思政育人成效评价体系,通过课堂表现、实践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教学效果。调查显示,98%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积极,72.09%的学生认为课程“很有收获”,74.42%的学生对教学质量“非常满意”。在职业技能与思政素养结合方面,学生1+X社区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达 100%,在省级及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5项,其中牟雅兰团队代表新疆参加“挑战杯”国赛。

 

  此外,课程思政成效还体现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用人单位调研显示,毕业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得到高度认可,满意度达91.2%。许多学生在工作中主动践行社会责任、关爱弱势群体等,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价值践行”的转化。

 

  《社会学与生活》课程思政建设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石,以本土实践为载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挖掘新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专业能力的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贡献力量,助力文化润校与专业建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