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关闭
育人
品牌
育人品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报国”精神,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精神力量。学校育人聚焦“国之所需”,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奏出时代交响乐。坚守气象初心,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现任教师:感知风云变幻,传递育人温度
现任教师
感知风云变幻,传递育人温度
王会军院士:服务国家,促气 象自主创新迎来大气象
“我们现在的气候比6000年前要冷,比2万年前的冰河期要暖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会军曾饶有兴致地谈起未来气候变化的研究,气候变化有高度的复杂性,预测未来气候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查看更多
陈海山教授:万千风云变幻,育人初心不改
70后的陈海山是同学同事眼中的“科研大牛”;而就是这样一个“科研大牛”,可以在炎炎夏日的午后讲课讲到衣衫湿透,可以坚持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生推导公式,可以坚持亲授《大气科学导论》这门本科新生的专业启蒙课。工作20年,听他教授《流体力学》的学生已近万人,其中不乏专门来“蹭课”的外专业学生。从曾经的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获得者,到如今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诸多光环下的陈海山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既然做了老师,就要对得起这个称谓,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查看更多
银燕代表:积极推进大气环境 资源基础监测
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一直忙着给本科生授课,为研究生复试,“昨天从早上 7:00开始一直忙到下午5:00,由于复试从线下改到了线上,所以面临很多新的情况。”
查看更多
邹晓蕾:“同化 同根 同源”
我们总为她骄人的学术成就所振奋,我们也总为她拳拳的爱校之情所打动。1977级校友邹晓蕾,如一朵吐蕊的花蕾,盛开在国际气象资料同化领域,盛开在母校。  
查看更多
杰出校友:传承逐梦气象,凝聚磅礴力量
杰出校友
传承逐梦气象,凝聚磅礴力量
黄建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大气探测学和天气动力学专业,获得双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兰州大学博士学位。其主要从事半干旱气候变化的机理和预测研究,在全球半干旱气候变化机理、沙尘气溶胶影响半干旱气候物理机制、长期数值预报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黄建平荣获首届“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也是首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获得者。
徐祥德
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他长期从事大气动力学、台风机理与气候动力学、城市大气环境等领域研究。其发展和应用大气“强迫源”所激发的波列路径及波流型响应特征等新理论,为黄河防汛、农业防灾和城市环境观测系统提供了科学支撑。他在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中担任总顾问,提出了“世界屋脊”高原大气水分循环模型,推进了青藏高原地区新一代综合监测与预警探测系统工程的建设。
许映龙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台风预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是国内著名的台风预报专家之一。1990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他在预报服务一线默默耕耘了24年,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首席专家,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成绩显著,多次准确预报强台风,为国家防灾减灾赢得了主动权。2010年1月7日,荣获了“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4年3月,被评选为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许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卫星气象专家。1965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1986年后任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在他主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期间,气象卫星资料在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农作物长势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提出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的数学模型,使图像定位精度达到像元级,使卫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受到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会议的高度评价。在卫星云导风产品研究中,提出快速算法和云高指定的新算法,受到国际云导风会议的高度评价,算法被其他国家采用。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1980年到1983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习,1983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983-84)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流体力学实验室(GFDL,1989-91)做访问科学家和高级访问研究教授 (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Professor)。1993-2000年担任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主任,2001-2010年为LASG学术委员会主任,目前是LASG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共绘气象梦
开学第一课
启航新征程,共绘气象梦
南信大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做有特质的南信大人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大气…
3月2日下午,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大气科学专业拔尖班开班仪式在明德楼S103举行,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院士、校长李北群…
查看更多-
吴国雄院士为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
人们常说上大学就学两样东西:一是打基础;二是学方法。对我们老校友来说,大学时期还是磨炼意志,树立艰苦奋斗人生观的五年。1959…
查看更多-
先导课程:唤醒心海求知潮
先导课程
唤醒心海求知潮
天气学原理
天气学分析基础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学原理
天气学分析基础
数值天气预报
课程思政示范课:深挖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课程思政示范课
深挖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
天气会商与讨论
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
组织行为学
经济学原理
工程光学
法律职业伦理
用心育人,硕果累累
南信大精神大讨论
王元红:苦,也是人生的一种味道
王元红从个人的人生阅历和感悟出发,在一个细微的点上去解读校风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一位“南气院”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校风对个人工作能力的一种潜移默化。其实,无论你是曾经的还是现在的“南信大”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你的气质中会折射出大学的特质,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详情]
王维维: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南信大辅导员
邢文革:付出就是收获,奋斗才有回报
邢志昊:论“铸剑”的内涵与南信大精神的锻造
王廉雅:以爱为基——我心中的“南信大精神”
跟着雪龙2号环游南极!南信大校友用镜头记录极地之美
纪念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第2367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南信大星”
奋斗报国,不负韶华
最闪亮的答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0周年校庆
破冰逐浪
拔萃致远
智创未来
《微光》
乐享学途
仰望星空
畅想运动
不说再见
这些足迹,走得扎实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