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原理、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与药物的实际应用最接近的研究领域。贵州医科大学药剂学课程是我校最早设置的药学专业主干课程,面向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药事管理专业、临床药学、生物技术等多个专业本科生开设,授课对象为大三学生,学习期限为一学期。它是构建学生药学专业知识的四大专业课之一。药剂学课程所在学科2006年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药剂学教学团队建设”获得贵州省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现代药物制剂GMP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经省教育厅立项成为我省首批建设的省级一流课程,2018年药剂学教师团队获贵州医科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2022年遴选为贵州省省级金课。
授课教师
黄静,女,197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任,贵州省药剂学省级金课负责人,长期从事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贵州省药剂学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校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中药攻关项目、以及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项、贵州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教学科研奖励。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4部。
刘丽娜,女,1977年生。副教授,贵州省药剂学省级教学团队骨干教师。主讲贵州省一流课程《药剂学》、在线开放课程《药剂学》、校建网络课程《药剂学》以及我校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工业药剂学》、选修课程《药物制剂设计与研发》。承担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项、校级教学奖励5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
巩仔鹏,三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为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卫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PI,研究方向主要为黔产特色中药民族药功效成分体内递送与PK-PD结合模型研究。先后入选贵州省杰青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科技创新奖和贵州省第十七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常务委员、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青年编委等。主持各级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10项科技奖励。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6篇IF>10分),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共同主编学术专著1部。
陈艺,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贵州省千层次人才,贵州医科大学拔尖人才。中药功效成分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PI。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十四五”医学规划新形态教材《药剂学》,人卫第四版《中药药剂学》等多部教材编委。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功效成分体内递送及效应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并列)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Adv. Funct. Mater., ACS Nano,JControl Release,J Adv Res等本领域知名学术期刊,IF> 10论文11篇。申请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9项),研究成果在本领域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学术会议作口头报告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