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课程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与功能、传染免疫、分类鉴定等基本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培养利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激发对美的发现、欣赏与创造美以及探索未知的热情,培养科学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提升知农、爱农的专业认同感及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厚植以天下为已任的家国情怀。
课程特色为:(1)改革考核模式,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通过国家一流在线课程《微生物学》的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问题引导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推行以“3211”塔式作业设计和二元评价体系为主的作业改革,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2)探索美育视域下的思政途径,推进五育并举。挖掘学科美育资源,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数字动画课程等丰富教学中的美育实践,并通过微生物作画大赛,讲述最美科学家故事等方式,将美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有机地与思政元素融合,实现“以美育人”
授课教师
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湖北名师,教育部生物科学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核心课程建设专家,湖北省微生物学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微生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Microbiology Spectrum》及《生物资源》编委,《微生物学通报》副主编。自1994年6月在华中农业大学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微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多维度挖掘教学资源,致力科教融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及虚拟仿真技术,基于科研成果建成虚拟仿真实验,虚实结合,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注重教学研究与改革,率先开展研究性教学,翻转课堂,将微生物学前沿进展、生产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入研讨,使课堂生动活泼,师生交流积极。注重兴趣导向,强调科学思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实行全过程考核,促进知识传授。教学质量与效果深受学生好评,先后获校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和教学管理奖2次。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持完成省级教改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10项,主持完成农业农村部《微生物学》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主持的教改项目“培育一流人才背景下的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结题优秀,目前主持2021年度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课程教材建设研究项目“我国农业微生物学教材的建设与创新发展研究”以及微生物学、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以“立足学科特色,美育与思政协同,培养全面发展一流人才”为理念,将微生物学领域的学科前沿、科研成果、生产生活实际案例及时事热点引入课堂,多层次挖掘育人资源,积极探索思政路径,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内驱力和全球胜任力。作为微生物学教工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建成全国党建样板党支部。作为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带领微生物学课程组获批微生物学省级教学团队,荣获2021年度和2022年度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先后建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普通微生物学实验》精品实践课程、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微生物学》、校创新创业慕课《微生物技术与产品》、《微生物学MOOC》国家首批一流在线课程、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主编的《微生物学》(第8版)及《微生物学实验》(第2版)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第7版,农业出版社)及《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动画》(高等教育出版社)等7部,副主编1部,参编教材5部。先后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教改论文9篇。
从事环境微生物学研究,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5项。在NAR、ESTSB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0多篇,批准授权专利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