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精神科护理学
学  校
授课教师
副教授
累计学习人数38259
课程简介
       《精神科护理学》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面向大三年级护理学本科生开设。
       课程采用“定、构、挖、凝、融、评”六步法全程思政赋能,构建了“16678”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定”课程思政目标,明确育人主线。秉承我校“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新医科、“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仁心仁术”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精神科护理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精神科护理问题综合能力”的课程目标。
       “构”教学内容与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中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医学心理学交叉学科知识,组成知识翼(培养科学脑);将精神科护理技能与临床实践应用组成能力翼(练就技能手+艺术嘴),将精神科新成果、技术组成创新翼(铸造创新魂);将精神科护理伦理、法规、职业道德与文化修养、科学精神组成思政翼(培养五爱心——爱党和国家,爱人民、爱健康、爱科学、爱专业)。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
       形成“多样化教材+教学案例故事库+智慧教学软件+自主学习平台+实践基地”五位一体的“思教一体教学资源库”助力思教融合。
       “挖”掘思政元素,明确教育载体。挖掘思政元素,形成6类思政元素(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传承、道德法制、科学精神、职业素养),6种思政教育载体(发展沿革、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新闻故事、临床案例、科研成果)。
       “凝”炼思政特色,形成7种教学活动。分析学生特点、课程特色、思政元素,凝练形成7种教学活动(理论阐释、影视赏析、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见习反思、科研创新)。
       “融”思政元素于教学全程。通过课前导学、课堂研学、评学、课后拓展的“导、学、拓”三环节思政赋能,将思政教育的“盐”潜移默化入专业教育的“汤”。
       “评”价思政育人效果,持续完善课程体系。采用人文关怀明星评选、情境模拟学习体验、学生自评互评、见习反思报告、理论实践综合考核、科研创新点晴、社会服务实践问卷调查追踪8种评价方式,将课内与课外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使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社会多主体参与,全员、全程、全方位评价育人效果。
       从而形成了集1条思政育人主线——培养国民信赖,有温度的“爱党和国家”、“爱人民”、“爱生命健康”“爱科学”、“爱专业”的“五爱”精神科护理人才;6类思政元素——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传承、道德法制规范、科学精神、职业素养;6种思政教育载体——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新闻故事、临床案例、发展沿革、科研成果;7种教学活动——理论阐释、影视赏析、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见习反思、科研创新;8种评价方式——人文关怀明星评选、情境模拟学习体验、学生自评互评、见习反思报告、理论实践综合考核、科研创新点睛、社会服务实践、问卷调查追踪为一体的“16678”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近5年护理本科生聚焦失能老人、抑郁问题及精神心理需求、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照护等临床及社会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立项、学术论文、学科竞赛、社会服务方面取得喜人成果。
       1.科研立项:获国家级大创项目6项,省大创项目19项,校院级大创项目35项。
       2.学术论文:发表SCI论文2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7篇,科技核心及其他论文8篇。获全国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奖2项,南粤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奖1项。
       3.学科竞赛:获国家虚拟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国家大学生医学技能大赛铜奖、校级挑战杯竞赛铜奖的成绩。
       同时,课程也造就了双师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培养省市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1人,精神心理专委会主委、副主委3人及大批精神护理专科人才。近5年教学团队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市教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7项,发表教改论文45 篇(SCI 2篇,北核26篇),科研论文95篇(SCI 28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14部,获实用新型专利32项。
       未来精神科护理学授课团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为培养仁心仁术的精神科护理创新人才而奋斗。
教学设计
教学视频
教学说课
教学课件
标题 类型 操作
文档 预览
授课教师
副教授 | 广州医科大学
高云,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广东省正念与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中国生命关怀学会人文护理委员会委员;现为《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正念与艺术疗愈》《积极心理学》《医院暴力防范与处理》《情志病中医特色技术》课程负责人。
负责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7年,高校教学工作10余年,2018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学1年,主修癌症患者心理疗愈。目前从事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与处理、音乐治疗、正念疗愈领域研究。整合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与处理模块课程,将主题游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与处理OSCE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中,提升本科生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与处理实践能力。将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正念减压、正念艺术疗愈等心理干预方法应用于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癌症患者等群体,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患者情绪的改善;建立了高校教师九种类型心理状态模型;明确了慢性病患者希望水平、症状困扰、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开展了中医针灸、足浴、耳穴贴压等系列中医特色方法对慢性病患者心理症状的干预研究。